T/CSPSTC 43-201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监测 技术规范

标准详情:

T/CSPSTC 43-2019

团体标准推荐性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病害巡查、病害检测、安全检测、评价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已运营或试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监测范围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相关依据1、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病害巡查、病害检测、安全检测、评价方法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已运营或试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监测范围。2、相关依据为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规范化管理,2018年5月,交通部公布2018年第8号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对所有运营过程、区域和关键设施设备进行监管,具备运行控制、关键设施和关键部位监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安全监控等功能,并实现运营单位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明确提出运营管理部门应进行关键部位监测、隐患排查以及安全监控等工作,并提出该项工作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3、采标及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与评价方法》即将发布,规定了运营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检查与监测的方法。对于本规范与上述规范的共同之处,本规范局部采用上述规范。相关检测监测技术其他相关要求,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部分城市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了有关地铁运营病害检测、安全监测等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宝贵经验,但各地的标准不尽一致,关于运营病害检测监测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其精华,并进行补充完善,使本规范体系完整、管理手段有效、先进。

起草单位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山东华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国投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智博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华勘测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西安长大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北京市铁源市政建筑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起草人

马海志、余弘婧、曹玉新、王思锴、洪开荣、余永明、陈湘生、张广伟、李响、彭云峰、陈彩莲、韩志晟、刘运明、刘瑞敏、孙丕川、马文武、徐秀川、曹淑敏、解春旭、熊琦智、蓝建中、闫伟、解亚雄、徐栋、刘策、陈文義、李立功、苏磊、矫恒信、吴建新、刘学生、孟庆明、袁立群、尹俊涛、高晓培、梁晓东、曾雄鹰、彭炎华 、王鹏、吴锦鹏、卢凌燕、黄林伟、史宁强、史作璟、蒋小锐、刘建友、詹武魁、魏国平、李雄飞、张美聪、彭书生、关淑萍、高建军、商淑杰、贺磊、周艳坤、王一鸣、关振峰、郭建华、胡琦、黄星迪、李桐、张全旭、凃明建、陈鹏、刘四进、姚鸿梁、徐辉、莫伟生、付仁俊、王其合、张雷、余海忠、李彦生、余炎威、刘铁军、龚颖、张景涛、叶飞、魏晓斌、杜兆金、崔宏志、庞小朝、姚利军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纠错」

「相关推荐」